Sales@fiberhtt.com
波分復用(WDM)技術基礎
定義與核心原理
波分復用(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, WDM)是一種通過單根光纖并行傳輸多個波長光信號的技術。其核心流程包括:
發送端:合波器(Mux)將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復合成一路信號。
傳輸端:復用后的信號在單根光纖中傳輸,必要時可采用中繼放大器(如EDFA)補償長距損耗。
接收端:分波器(Demux)分離波長并送入對應接收機恢復原始信號。
本質:將光纖的物理帶寬分割為多個獨立“虛擬通道”,每個通道承載獨立業務,實現容量倍增。
技術優勢
帶寬倍增:單纖傳輸容量提升數十至數百倍(如DWDM支持96波×800G)
協議透明:支持以太網、OTN、SDH等多種協議混合傳輸
成本優化:減少光纖用量(如BiDi節省50%纖芯),無需改造舊光纜即可擴容。
低時延:全光中繼減少光電轉換延遲(較傳統網絡降低50%)。
波分復用技術分類
粗波分復用(CWDM)
波長規劃:18個通道(1270–1610nm),間隔20nm(ITU-T G.694.2標準)。
特點:使用非制冷激光器,工作溫度范圍寬(?5℃~70℃),功耗<1W/通道。
無源器件成本低(濾波器鍍膜僅50層,DWDM需150層)。
應用場景:城域網接入層(<80km)、企業網擴容、5G前傳。
密集波分復用(DWDM)
波長規劃:C波段(1525–1565nm)或L波段(1570–1610nm),間隔0.4~0.8nm(100/50GHz柵格)
特點:需制冷型激光器(溫漂<0.01nm/℃),配合EDFA放大器支持超千公里傳輸單纖容量達38.4Tbps(96波×400G),用于骨干網與海底光纜。
關鍵技術:相干調制(16QAM/PCS)、拉曼放大器、動態色散補償。
光模塊中的波分復用技術
BiDi(單纖雙向)模塊
原理:單纖雙向傳輸,收發波長不同(如Tx1310nm/Rx1270nm)·
優勢:節省50%光纖,老舊數據中心改造首選方案
成對使用:需匹配收發波長
演進方向:與PAM4調制結合(如400G SR4)
SWDM(短波波分復用)
波段范圍:850–950nm(多模光纖窗口)
配置:4波長(850/880/910/940nm),每波長25G PAM4,總帶寬100G。
兼容OM5光纖(支持950nm波段),傳輸距離達150m
應用:高密度數據中心服務器-ToR交換機互聯。
高速數據中心模塊
SR4.2:8芯多模光纖,每芯承載850nm/910nm雙波長,PAM4調制(8×2×50G=800G)支持OM4/OM5光纖,150m內替代16芯并行方案
DR4.2/DR8.2:單模版本,波長擴展至1310nm波段(如CWDM波長),支持500m~2km DCI互聯。
關鍵技術組件與系統架構
核心器件
系統架構模式
雙纖單向:兩根光纖分別承載正向/反向信號(如DWDM干線)·
單纖雙向:單纖雙向傳輸,收發波長分離(如BiDi技術)
應用場景深度解析
5G前傳網絡
挑戰:單基站需12芯光纖(25G速率)
方案:MWDM重用CWDM波長,TEC溫控擴展至12波,節省90%光纖
LWDM :4nm間隔,12波25G聚合為300G,時延<100μs
數據中心互聯(DCI)
≤100km:CWDM/DWDM Lite:32×100G,無放大器設計,功耗<10W/模塊
>100km:相干DWDM:400G ZR+模塊,16QAM調制,支持120km無中繼
長途骨干網
超千公里傳輸:DWDM+EDFA+拉曼放大,80波×200G,中繼間距150km?
海底光纜:96波×500G(48Tbps),采用概率整形(PS)抗非線性效應
未來演進方向
硅光集成技術
光子集成芯片(PIC):將AWG復用器、TIA放大器集成于硅片,400G模塊尺寸縮小50%·
共封裝光學(CPO):光引擎與交換機芯片直接集成,功耗降低30%·
多維度復用
空分復用(SDM):多芯光纖結合WDM,單纖容量突破100Tbps
擴展頻譜窗口:S波段(1460–1525nm)和E波段(1360–1460nm)開發,帶寬利用率提升200%
智能化管控
AI驅動光網絡:ML算法動態規避光纖非線性區域,OSNR容限提升15%
SDN/NFV融合:軟件定義波長路由,業務開通時間從周級降至分鐘級
波分復用的技術定位與價值
波分復用技術通過“光層并行”突破香農極限,成為現代光通信的核心容量引擎:
短距場景:SWDM/SR4.2解決機架內高密度布線瓶頸。
中距場景:CWDM/MWDM以低成本支撐城域接入與5G前傳。
長距場景:DWDM+相干技術構建Tbps級骨干網與海底光纜。
隨著硅光集成與空分復用的成熟,波分復用將推動光網絡向“每比特成本趨零”持續演進,成為算力時代不可或缺的數字基礎設施。